故事的力量(由社運到社創之三)

載於評台

星期六便是「疾風勁草」展覽的開幕禮。在即將展出的11本繪本中,我揭著其中一本名為《擁著山林到城市》的繪本,訴說著一個新來港家庭移居香港,當中遇到的人和事。它的序言是這樣寫的:

「這次真實訪問過新來港家庭,如要說來香港似是行沙漠時看見綠洲,不如真實一點,似是沒有方向的流浪。找尋信念,是為令自己堅強,無論眼見的是金城或寶地,建立自己的生存方式是必須的。」

其實何止是新來港家庭。在香港這城市,同理心已經是一種奢侈品,在高喊本土的如律令之前,大部分代入他人處境的嘗試,都必須快速地歸邊到,你是否在捍衛本土利益的立場之上。群體與群體之間,以至人與人之間的理解差異大到一個程度,很多時我們都不會去運用同理心去理解別人的生活是怎麼的一回事,然後媒體報導出來的效果,很多時都聚焦在某些刻版而平面的浮光掠影,彷彿社群的凝聚和向心力,只可以透過強調自身的優越來獲取。

在加入社企這行列之前,我曾經在服務基層的團體工作兩年。在不同的場合,總是會耳聞目見,街坊評論「綜援如何養懶人」、老師訴說「教讀寫障礙的學生是一項苦差」、又或官員認為住在劏房的單身人士是「他們的個人選擇」。

面對社會各式各樣的問題,有人走進政府執行政策,有人成為社工服務受眾,有人在公民社會推動改變。每個崗位都十分重要,但一個失去同理心的社會,沒有一個共同的故事把人與人之間的差異連結起來,政府只會執行錯誤的政策,公民社會只能四分五裂。只有透過故事的力量,建立社群中人與人之間的紐帶,以社會經濟、資源共享作為發展的藍圖,香港現時貧富懸殊的局面才有望得到解決。

現代社會快速的生活節奏,讓人太勞累,也沒有餘力去理解代入弱勢社群的世界。我希望透過「疾風勁草」這計劃,以社企的營運模式,透過創作、推廣及策展社區藝術,向社會大眾呈現不一樣的弱勢社群面貌。

今次「疾風勁草」展出的繪本,不但嘗試讓大眾了解弱勢群體的生活處境,對於負責創作的浸大視覺藝術院學生來說,也是一個不可多得,擴闊自身視野及創作體驗的機會。例如讀寫障礙的兒童,當寫一個字的時候,他會把字當成一個圖案,然後一個部分一個部分的拆開來,像畫圖般把一個字「寫」完。

2

其中一位探訪劏房的學生,更驚覺原來自己所居住的地方,與劏房林立的唐樓,只是隔著一條馬路,從而激發她的想像力,創作出一式兩份,左邊代表劏房住戶如何看自己,右邊代表社會人士如何看他們的繪本。

3
以藝術的角度來說,這些繪本算不上精緻,但全都是一班學生,透過深度的探訪,通過自己的思考,嘗試把自己的創作生命與他者連結的作品。我期望在大埔的開幕禮,可以見到一班關注弱勢,希望自己的生命能夠與他人連結的各位。

日期: 5月3日
地點: 大埔大元邨商場泰德樓對出空地
開幕禮時間: 4 pm – 5 pm
內容:「疾風勁草」繪本介紹、繪本創作人分享、探訪團體分享等
活動連結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events/737793899598243/

延伸閱讀:
說故事 (由社運到社創之二)

轉行 (由社運到社創之一)

發表留言